靖江市镇居联动 打通残疾人服务“最后一公里”
信息来源:靖江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11-21?09:28 浏览次数: 字体:[ ]

省委、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残疾人之家”建设被列入镇、街道、建制村、城市社区、居住小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靖江市自2015年起以“镇居联动模式” 筹建以辅助性就业为主、寓技能培训、康复训练、托养服务为一体的“馨港湾残疾人之家”,对照“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的“七有”标准,从各类资源整合、就业项目提供、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全力推进建设。目前,该市已有7家镇级“馨港湾残疾人之家”进入常态化运行,共有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供货单位6个,参加辅助性就业劳动残疾人155人。

一、主要做法

1. 镇居联动,整合多方资源。该市在创建“馨港湾残疾人之家”的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节俭办事的原则,依托镇(街道、园区、办事处)闲置区域、公共服务场所及残疾人托养中心,借助村(居)委会的社会服务中心的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场地和设施设备,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提供技能培训、就业项目等志愿服务,从而有效利用和整合各类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辅助就业服务和生活基本服务。

2. 爱心加盟,破解残疾人就近就业难题。

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是指组织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以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为主,以及其他类别、等级的残疾人参加适当生产劳动的一种集中就业形式,在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和劳动协议签订等方面相对普通劳动者较为灵活。该市在征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时,选择具有符合残疾人特点、简单安全、容易操作、相对稳定的劳动项目,并面向全社会征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目前,已有服饰加工、高压包制作、线路板焊接、穿灯头、票夹包装、修剪线头、眉笔等就业项目落户该市“馨港湾残疾人之家”。

3. 以人为本,增强残疾人生活信心。该市在组织推进“残疾人之家”创建过程中,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以肢体训练康复残疾人,以辅助性就业吸引残疾人,以生活能力提升改变残疾人,以文体娱乐活动调动残疾人”的目标,努力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使残疾人的身心得到了有效改善,增强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该市系统对照“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有合法的法人登记注册、有独立的财务核算、有统一的名称和标识、有适宜的活动场所、有管理服务队伍、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安全保障”的“七有”标准,在康复服务、就业培训、文化体育、维权维稳、政策保障、自身建设、志愿服务等方面下功夫。逐步制定适合残疾人特点的辅助性就业劳动管理制度,对他们的日常出勤进行考核,使他们形成遵规守纪的概念;科学设定劳动时间和工作量,循序渐进地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举办各类知识技能讲座,多方面提升残疾人社会生存能力;在开展辅助性就业的同时,组织残疾人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书画交流展、专题电影、讲励志故事等,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社会助残组织在重大节日期间至馨港湾残疾人之家,走访慰问,并为残疾人提供日常的志愿者服务项目。通过“馨港湾残疾人之家”的规范化建设,让残疾人朋友在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快乐,真正把“馨港湾残疾人之家”打造成一个残疾人向往的就业乐园、康复乐园、精神家园。

二、下一步举措

1. 合理规划,加快布点。紧扣文件要求,协调基层组织力量,进一步摸清残疾人各项服务需求,按照适当的服务配比,本着“就近就便、综合服务”原则,积极争取基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合理规划社区、村级布点,将残疾人服务阵地建设工作进一步向村(社区)延伸。

2. 完善制度,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阵地建设硬件全,综合服务制度管。基层服务能力的明显改善,离不开建设与服务的“两手抓”,通过样板服务阵地、中心服务阵地示范引领与推广,有效促进服务网络的广覆盖;通过明确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完善,持续促进服务效能的大提升;通过服务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不断促进服务理念的更新和服务质量的再提高。

3. 共建共享,融聚残健。充分整合利用各级社区服务、居家养老设施场所,完善建立基层残疾人服务阵地,在实现相关资源节约利用、高效利用的同时,也会增进残疾人与正常人的沟通交往,重塑和提升残疾人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4. 舆论支撑,推进覆盖。残疾人工作的稳步推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离不开媒体舆论的引导与宣传。通过正能量的广泛传播、典型事例的引导,利用社会力量的上门动员,让更多残疾人走出门,进入服务机构,享有服务,解放更多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同时,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予以帮扶,推动“馨港湾残疾人之家”持续健康运行,从而让更多残疾人融入社会大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与温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