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泰州要闻
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高质量推进,建设数量和进度全省领先
信息来源:泰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8-03-26?10:57 浏览次数: 字体:[ ]

我市一批试点乡村初现“田园牧歌”新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兴化市缸顾乡东罗村的创意老街、姜堰区桥头镇小杨村的“溱湖小杨人家”民宿相关建设已临近尾声,并将作为特色田园乡村旅游点,在近期即将举办的泰州旅游节上开门迎客。

省委、省政府去年启动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作为这一重要决策的“首提地”,市委市政府把相关试点建设工作作为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快速展开建设布局,高标准、系统化推进。在统筹抓好1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5个首批省级试点、4个第二批省级候选试点的基础上,我市启动实施10个市级试点,形成了“1+5+4+10”梯次推进、联动塑造的高质量建设格局。目前,已实现所有市(区)试点全覆盖,建设数量和建设进度全省领先。

试点示范 

多方面探索村庄振兴泰州路径

“没想到咱小杨村会变得这么美。”桥头镇小杨村48岁的村民仇国勤说,近一年来,村里修路造林,打造出一条樱花大道。最有特色的是,即将建成的“溱湖小杨人家”将破旧的农舍变成了灰墙黛瓦的民宿。“照片发到朋友圈后,不少外地的亲朋好友都说要来体验水乡味。”

小试点带动大示范。在市田园办主任、住建局局长高卫东看来,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成效。对此,我市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列入全市“十大重点工程”,选择千年银杏村、最美菜花村等生态田园村,优质、绿色、品牌农业等产业特色村,里下河水乡、传统民居等乡土特色村,灯会、庙会、会船等民俗特色村,历史名人、历史遗存等文化特色村,试点先行、创新引路,探索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村庄全面振兴的泰州路径。

以农为本,我市各地因地因村制宜大力培育有优势、有潜力、能成长、以农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例如,在姜堰区桥头镇小杨村、兴化市陈堡镇唐庄村等地,实行“不种一般的粮、种不一般的粮”,重点发展有机农业、高效农业、特种养殖;在兴化市缸顾乡东罗村、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等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同时,补齐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全覆盖推进污水治理、户厕改造、垃圾分类等,围绕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此外,还通过大力挖掘保护与利用非遗资源、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等,突出文化传承彰显地方特色。

按照“试点一批、储备一批、带动全面”的思路,我市已实现所有市(区)试点全覆盖,形成省、市试点梯次推进、联动塑造的整体格局。

资本回流 

加快展现乡村振兴的现实模样

东罗村文脉悠长,兴化当地独特的垛田农耕文明更是多元农业生产的“土壤”。这些丰厚的本土文化元素眼下正被精心挖掘,以散发传统产业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乡村独特气质。

看中东罗村的未来发展前景,万科集团牵手兴化共建东罗村。

近期,青砖小瓦的“东罗秋实——兴化乡村发展展览馆”刚刚落成,万科团队四处搜集梳理了一批源自上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农耕工具、生活工具等展陈,甚至复原了过去的土夯茅草房,期待留住乡愁记忆。

在东罗村,记者看到,万科利用既有建筑、景观、空间等进行“针灸式改造”,最大限度保留了村落传统风貌。东罗村400多套老庄台民宅与150套新区建房并存,古村风格与现代农村气息和谐交融。如今,村里一些闲置老旧民宅正抓紧修整和改建,作为文化老街上老行当、传统手工艺的展示空间。建于1953年的东罗大礼堂是当地“文化地标”,大门上方刻着五角星、太阳光芒及三面红旗,仍留存鲜明的历史印记。去年底修旧如旧开展内外整修,现在这里不仅是百姓大舞台,也是村民大讲堂、议事堂和本地农产品展示中心,还可举办乡村婚礼。

南京万科田园乡村工作负责人管欣坦陈目标:通过激发“造血”功能,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之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缸顾乡副乡长兼东罗村第一书记吴边说,东罗村环湖而建,依垛而居,沟河交错,垛阁环水。依据这一特质,村里将有序打造特色民宿、民俗美食、农业观光、互动体验和康养度假等旅游新品,实现“生态+旅游”“生态+农业”融合发展。

在建设特色田园乡村过程中,兴化市的理念颇具代表性:鸟儿回来了,资本回来了,年轻人回来了。只要牢牢抓住“生态”“产业”“人”等乡村振兴的关键,田园牧歌式的家园梦想一定能照进现实。

完善机制 

形成强大推进合力 

泰兴市宣堡镇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在春节也没落下。正月初五,该镇举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乡贤茶话会,20多名返乡能人应邀对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并表示将利用自身人脉资源和专业优势,为乡村发展牵线搭桥。该镇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办公室副主任刘毅表示,去年12月宣堡镇银杏村入选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宣堡镇今年计划抓住一切机会,整合一切资源,全力以赴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其落点又在村一级,完善机制、形成强大推进合力格外重要。对此,我市各层各级均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快出雏形、快出形象、快出效益。

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我市的一大亮点是建立了“335”工作机制。高卫东介绍,目前我市已建立部门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责任化、责任项目化、项目节点化的推进机制。同时,落实人、钱、现场指挥部“三个到位”,全面提供坚实保障。此外,制定并严格执行每周例会、现场指挥、部门挂钩、专家指导、督查通报等“五项制度”,成为推动这一建设工作的强力“引擎”。

除了市级层面外,全市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机制。例如,姜堰区委、区政府近期发布助推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建设的意见,进一步鼓励“要素聚乡、乡贤回乡、市民下乡”,着力打通资本、技术、人才回流通道,加快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步伐。该区提出,下一步将以意见实施为抓手,坚持乡村产业发展和人才引培一齐抓,着力描绘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画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